中國中藥協會團體標準審查會在京召開
中國的中藥材種植和加工今后將有據可依,從而保證藥材品質,使得上下游的從業者、企業乃至消費者均受益。
11月22日,記者從由中國中藥協會主辦、漢廣集團承辦的中國中藥協會團體標準《中藥材采收與產地初加工技術通則》及《白芷等3種中藥材采收與產地初加工技術規范》(以下簡稱“通則”,“規范”)標準審查會上了解到,中國中藥協會的標準化工作一直在不斷探索中開展。今年5月16日,協會展開了對《通則》和《規范》的立項,此次開展審查的正是其中部分標準。
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全國中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王桂華表示,為方便審查工作開展,協會將這些年探索后形成的管理辦法提供給參加審查的專家,負責審查的專家應當對照管理辦法,結合國家對標準的相關管理規定展開審查。但同時要對此次審查標準所涉及的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要嚴格保守。
會上,來自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10余個單位的專家組成的標準審查委員會對《中藥材采收與產地初加工技術通則》及《白芷等3種中藥材采收與產地初加工技術規范》進行了現場審查。
審查委員會成員認為,《通則》和《規范》資料齊全完整、內容詳實、數據準確、格式規范,符合標準制修訂工作程序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適用性和可行性,對提高藥材質量、規范市場、促進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意《通則》《規范》通過審查,并責成編制組在會后依據質詢環節的修改意見進行逐條修改后形成報批稿。
“中藥材采收與產地初加工技術通則”編寫情況匯報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教授魏勝利認為,制定《通則》的目的就是要為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從業者所做的工作提供技術規范。從目前來看,采收和產地初加工是中藥材質量控制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但之前并沒有規范這個環節的總體技術規范。之所以做這個工作,正是希望通過制定通則優化從采收到產地初加工過程中的眾多要素,希望通則的出臺能讓全國的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從業者以后能在生產中有據可依,進而保證藥材品質,使得該環節上下游的從業者、企業能夠最終受益。
上一篇:健康養生:橘子身藏四種中藥
下一篇:中藥飲片行業發展研究藍皮書發布
用戶評論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