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景天“變”護膚品 草藥種植入選“全球最佳減貧案例”
10月16日,110個“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案例名單在2019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揭曉。其中,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相宜本草”)提交的“生態保護與科技創新推動的產業扶貧——以相宜本草人工紅景天種植為例”案例獲得“全球最佳減貧案例”稱號。
抗高反“標配”的新用途
紅景天向來被認為是抗高原反應的良藥,是游客們進藏旅游的“標配”。西藏自治區桑日縣洛村有著漫山遍野的紅景天,當地村民有長期食用紅景天的習慣,但曾經因為過度采伐,紅景天數量一度減少。
“2010年,相宜本草紅景天美白系列產品上市;2014年,在溯源川藏大花紅景天的考察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野生紅景天資源亟待保護,便開始規劃紅景天人工種植。”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封帥表示。
2014年,相宜本草與西藏農科院合作開展紅景天人工種植項目。2016年5月,相宜本草在洛村建成第一個紅景天種植基地,種下3萬株紅景天幼苗。
在實踐中,貧困農戶通過種植中草藥,為相宜本草提供道地的中草藥原料;相宜本草用預定的方式,從農戶手中收購源頭可溯的道地藥材,研發定制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通過義賣籌募的善款繼續投入扶貧攻堅和貧困地區的中草藥產業發展。
“紅景天種植基地的建立不僅恢復了當地生態環境,還為村民提供了工作機會,對于企業,相宜本草獲得了可溯源的藥材原料。從公益到銷售的良性循環,打造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公益生態扶貧模式。”封帥說。
東西部聯動搭建可持續扶貧平臺
目前,相宜本草先后在西藏建立了三個紅景天種植基地,累計種植8萬株紅景天幼苗,幼苗存活率已突破80%,激勵1248余戶村民參與中草藥種植與基地管理,越來越多的村民放棄在外打工,回鄉在基地務農,留守兒童問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我們逐漸摸索出一套‘中草藥種植產業扶貧模式’,把田間地頭的藥材百草,變為消費者梳妝臺上的瓶瓶罐罐,進而為貧困地區的百姓帶去切實、長遠的幫助。”封帥表示。
2018年11月,相宜本草響應上海市寶山區工商聯的號召,開展“心手相連、手心手霜扶貧行動”,針對香格里拉維西縣盛產的中草藥青刺果,研發生產、義賣10萬盒扶貧產品“手心手霜”,所得善款全部捐贈寶山區光彩事業促進會,定向用于對口支援地區精準扶貧。
2019年,相宜本草與西藏紅河谷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區合作,共同探索構建“園區+企業+農牧民”三位一體的利益聯結機制。
“我覺得扶貧首先要解決‘人’的問題。”封帥認為,要通過有效的機制,激勵種植農戶的內在動力,同時聯動東西部和上下游企業,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扶貧。
“2018年第三次春播,相宜本草與60多家經銷商一起奔赴洛村基地,要幫助當地建設特色的中草藥品牌,比如‘一縣一品’,形成競爭優勢,提高附加值。”她說。
封帥表示,期待在國家各級扶貧機構的領導下,與社會各界公益力量共同攜手,共建一個以中草藥種植為核心的產業扶貧合作平臺。
“相宜本草將繼續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打好扶貧組合拳,將產品研發與扶貧幫困相結合,因地制宜,探索可持續的、中草藥種植產業扶貧之路。”她說。
用戶評論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 |